近日,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陆续发布本年度一季度财报,营收增长均超出了市场预期。相关报告也显示,一季度外资机构大举买入中概股,中概股普遍出现大幅反弹。
中国互联网公司财报超预期,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且国内消费不断增长的表现,也是公司转型的结果。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前半场,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以及从零开始的快速扩张,导致各大企业以圈地为主要目标,围绕流量和规模不断发力,最终部分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了几大巨头,都具有一定的网络效应,有了“赢家通吃”的资本。但是,自2013年开始,互联用户数量的整体增速逐步放缓,以流量为导向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扩张之道。
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上半场,企业已经习惯了赛道、风口与资本大战,即花钱砸流量的扩张与竞争路径。似乎只要企业有个好的想法,在巨量资本的支持下就一定能够在各个领域复制过去的成功。这也导致了一些互联网企业向线下发展时也以大规模并购为主,并在金融、教育、医疗、出行等多个领域投入大量资本制造流量,各大公司在消费互联网内进行无序竞争与无边界扩张。这种追求规模扩张的“玩法”不仅遭遇反垄断治理,更是被一些企业所追赶。
让市场震惊的是,最年轻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其市值在2023年11月超过了曾经被视为无法撼动的龙头阿里巴巴,而抖音则迅速成长为全球性的短视频平台,对腾讯构成了巨大挑战,后者不得不打造视频号迎战。与其他互联网巨头不同,这两家企业专注于主业,并将主业向海外市场扩张。也就是说,它们专注于做产品的聚焦策略打败了搞多元化投资扩张的路径,他们能够在巨头阴影之下实现追赶,甚至赶超。
以拼多多为例,他并没有畏惧“流量到顶”论,而是坚持“多实惠+好服务”原则,前者让其具有价格优势,后者以顾客体验为中心,两者结合后实现市场迅速扩张,尤其是市场下沉并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将价格与服务作为竞争要素意味着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传统上以营销和流量为导向。流量可以暂时靠砸钱收买,钱花在了短期营销,但能否留住则要靠客户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因此,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京东也强化了对客户体验的重视,以巩固自己的电商主业。
京东利用“好价格”叠加“好服务”打造竞争力,其低价策略从去年3月启动百亿补贴开始,通过提升效率、技术扶持、优化利润结构等手段来实现的低价,并围绕顾客实施“退款不退货”“免费上门退换”、全面普及最高满59包邮等政策。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公开反思,“我们知道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App进行购物的人,而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自去年12月开始,淘宝先后推出了仅退款政策、先用后付等一系列优化用户体验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App体验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手机版,通过源头工厂直供的方式提供更多高性价比商品。一季度各大企业的财报超预期,与这种良性竞争有关。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转向下半场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两种不同的路径:部分企业选择继续做大,而部分企业选择将主业做强。毫无疑问,聚焦主业做强的企业拥有了更高竞争力,这对整个行业乃至所有企业都是一个警示。目前看,互联网行业下半场要从以企业扩张为中心,重视发展的规模和流量,转向以人为本,专注于创新、效率、质量等目标,企业发展向海外市场要规模,向科技创新要空间。比如拼多多在海外孵化了Temu,其他互联网企业主业扩张也应走国际化的道路,而人工智能大模型则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新赛道。依靠砸钱营销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真正考验企业竞争力的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