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拿地开工了!”最近,湖北襄阳天然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魔芋深加工及生产设备制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公司总经理王玉敏说,天然星生产的魔芋食品原料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远销欧洲及东南亚部分国家,产能已远远满足不了订单需求。为此,公司投资3亿元,在襄州经济开发区伙牌工业园征地28亩用于扩大产能。
“我们主动协助企业同该区区域性统一评价9个专题的7个监管单位商议,该项目最终免费享受环境影响评价、文物保护、地质灾害、矿产压覆等项目报建所需的9个专题评价成果,直接为项目节省评估成本至少100万元。”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福平告诉记者。
针对企业在办理投资项目拿地过程中存在的专题评价多、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襄阳市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性统一评价,让企业免费享受成果,加快项目落地时间星空体育app,,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10个项目享受改革政策红利,总投资约1024亿元,直接为企业节省评估费用2.1亿元以上。项目评审耗时也由117天缩短为42天。
区域性统一评价只是襄阳市“高效办成一件事”,让行政审批既有速度又有温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襄阳市以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助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夯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数字技术基础。襄阳市投资9200余万元开展“多网合一”项目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公积金、住建、人社等9个部门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的融合,出台《襄阳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等制度,建成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汇聚各类数据近30亿条,完成电子证照248类235万余条数据归集,提供电子证照共享对外调用410万余次。
开展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国家试点。该市制定了72项具体任务,打造电脑端、手机端、自助端、大厅端和12345热线端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集成式自助服务”成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创新举措,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随时办”。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集成式自助终端人社、医保、不动产、公积金等特色专区建设,线项,涉及地方特色高频事项(清单外事项)共98项。自助终端总使用量达22.1万余次,其中查询量12万余次、办件量7.8万余次、出证量2.3万余次。
襄阳还聚焦急难愁盼集成办。围绕公民从出生到身故、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两个全生命周期,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的相关联的多个事项集成融合,全市上线个国家重点“一件事”和2个省重点“一件事”,已惠及企业群众70万人次。在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方面,通过比对公安、民政、卫健、交通等部门数据,验证参保老年人生存状态,认证方式由“人证”变为“数据认证”,为39万名老年人免去了来回奔波,惠及了全市98%的退休人员。
同时,该市推进全市各地各部门惠企政策“线上+线下”融合,持续扩大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覆盖面,全市惠企事项达732项,其中“无申请兑现”事项达436项、“依申请兑现”事项达296项,全市共兑现资金29.1亿元,1.4万家企业受益。
“襄阳天工智动谷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您好!贵企业符合的襄阳市给予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认定奖励已完成兑付,兑付金额50万元。”日前,襄阳天工智动谷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鲁国祥收到“无申请兑现”平台发送的一条短信,最开始以为是虚假信息。不久后,公司财务人员告知有50万元到账,他才想起公司确实符合这项认定奖励政策,但公司此前并没有去申报此项奖励。原来是襄阳市科技局通过“襄阳政策通”平台为企业进行了无申请兑付。近期,襄阳市一些企业陆续收到类似信息。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数据显示,目前襄阳市级1842项政务服务事项法定时间共42427个工作日,承诺时限3663个工作日,“减时限”压缩比例达到91.37%;市级即办件事项1589项,占比86.55%;1294项事项实现“零跑动”,占比70.48%;540项事项实现“跑1次”,占比29.41%。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